• 手机学习
京麓书院国学大讲堂
让国学走进每个中国人
4006982133

琴艺

首页 – 国学与百姓生活 – 琴艺

琴艺

古琴是汉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江苏省申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它主要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古琴相传创始于史前传说时代的伏羲氏和神农氏时期。以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古琴作为一件乐器的形制至迟到汉代已经发展完备,其演奏艺术与风格经历代琴人及文人的创造而不断完善,一直延续至今。古琴演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

琴、棋、书、画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整体素质的具体显现。琴居四艺之首,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并影响了中国书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境界。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中国古琴名曲,历尽沧桑,均实为千古流传的“雅乐”。现存较为大众熟悉的有:幽兰、流水、潇湘水云、神人畅、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广陵散、渔舟唱晚、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春晓吟、洒狂、凤求凰、欸(ǎi)乃〔欸乃,象声词,1、形容摇橹的声音;2、划船时歌唱的声音〕、关山月等。(前四支曲子的简介见附录二)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的音乐中独树一帜。琴没有肆意的宣泄,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琴往往与诗歌密不可分,古诗词一般都能弦歌之,韵律和顿挫诗歌和琴乐是完全统一的。琴又讲求韵味,虚实相生,讲求弦外之音,从中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来,这又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诗歌琴乐绘画不同的艺术形式却有共同的美的追求。在琴那里,审美追求和道德追求融为一体了。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中国国学教育的倡导者——京麓书院:以史为鉴,与圣贤为师友,纵观天下!

京麓书院通过对儒、释、道、兵、法、墨等诸子百家先贤智慧经典运用,深刻解析中国文化的精神主旨和微言大义,探知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涵。以全新视角,探讨智道、人道,成功的非“常”之道;博引上下五千年经典个案,剖析商业文明中人的睿智脉络,领会天道法则——忧勤惕厉;突破传统,以思维缔造非凡视野,以理解缔造人生境界,以仁义缔造贵族品格,完善人生!

京麓书院国学大讲堂系列培训课程使聆听者切身感受国学魅力,体会先贤思想;真正做到“学有所悟,思有所用”,在书香圣地中开启“学、问、思、辨”的求学之旅。

手机微课
最新课程
民建海淀文化委第二期《名家讲堂》特邀民建北京联络委副主任、民建
音乐文字和经典相结合的传统礼乐启蒙,多元文化音乐要素、世界各地前
“高维智慧与生命觉醒”共修班,是刘丰老师,与我们一起,在每一个当下,与